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一、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各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二、 预案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程序等内容。
三、编制要求
1.编制的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公司各工厂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危险性分析情况进行预案的编制。
3.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4.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各厂应急能力相适应。
5.编写的预案要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应急工作的要求。
6.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7.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四、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4.1 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指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应急的方针、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基本应急响应程序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4.2 应急功能设置
1.应急功能是指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及医疗等。
2.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确定其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明确在每一功能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3.应急预案中应急功能设置数量和类型要因地制宜。
4.3 特殊风险管理
在重大突发安全事件风险辨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特殊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4.4 标准操作程序
按照基本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各类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的指导。
4.5 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相关附图表,如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技术参考(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专家名录、重大危险源分布图等。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第9条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在工厂安全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其成员和职务如下表所示。
5.1 收集资料
编制应急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同行业企业的相关应急预案、行业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公司所属工厂的技术资料等。
5.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工厂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5.3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公司各工厂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各工厂的应急能力建设。
5.4 编制应急预案
1.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2.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并对其进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3.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5.5 应急预案评审
1.内部评审:由本公司各工厂预案编制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2.外部评审:由公司各工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5.6 签署、发布预案
预案评审后,由总经理负责签署并发布。
六、附则
6.1 本规范由工厂安全委员会编制,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工厂安全委员会所有。
6.2 本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后颁布执行。
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一、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各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二、 预案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程序等内容。
三、编制要求
1.编制的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公司各工厂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危险性分析情况进行预案的编制。
3.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4.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各厂应急能力相适应。
5.编写的预案要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应急工作的要求。
6.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7.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四、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4.1 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指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应急的方针、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基本应急响应程序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4.2 应急功能设置
1.应急功能是指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及医疗等。
2.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确定其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明确在每一功能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3.应急预案中应急功能设置数量和类型要因地制宜。
4.3 特殊风险管理
在重大突发安全事件风险辨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特殊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4.4 标准操作程序
按照基本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各类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的指导。
4.5 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相关附图表,如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技术参考(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专家名录、重大危险源分布图等。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第9条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在工厂安全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其成员和职务如下表所示。
5.1 收集资料
编制应急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同行业企业的相关应急预案、行业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公司所属工厂的技术资料等。
5.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工厂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5.3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公司各工厂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各工厂的应急能力建设。
5.4 编制应急预案
1.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2.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并对其进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3.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5.5 应急预案评审
1.内部评审:由本公司各工厂预案编制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2.外部评审:由公司各工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5.6 签署、发布预案
预案评审后,由总经理负责签署并发布。
六、附则
6.1 本规范由工厂安全委员会编制,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工厂安全委员会所有。
6.2 本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后颁布执行。
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一、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各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二、 预案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程序等内容。
三、编制要求
1.编制的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公司各工厂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危险性分析情况进行预案的编制。
3.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4.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各厂应急能力相适应。
5.编写的预案要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应急工作的要求。
6.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7.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四、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4.1 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指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应急的方针、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基本应急响应程序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4.2 应急功能设置
1.应急功能是指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及医疗等。
2.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确定其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明确在每一功能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
3.应急预案中应急功能设置数量和类型要因地制宜。
4.3 特殊风险管理
在重大突发安全事件风险辨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特殊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4.4 标准操作程序
按照基本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各类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的指导。
4.5 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相关附图表,如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技术参考(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专家名录、重大危险源分布图等。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第9条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在工厂安全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其成员和职务如下表所示。
5.1 收集资料
编制应急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同行业企业的相关应急预案、行业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公司所属工厂的技术资料等。
5.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工厂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5.3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公司各工厂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各工厂的应急能力建设。
5.4 编制应急预案
1.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2.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并对其进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3.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5.5 应急预案评审
1.内部评审:由本公司各工厂预案编制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2.外部评审:由公司各工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5.6 签署、发布预案
预案评审后,由总经理负责签署并发布。
六、附则
6.1 本规范由工厂安全委员会编制,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工厂安全委员会所有。
6.2 本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后颁布执行。